您的位置:  > 篮球新闻

新赛季CBA战火重燃!巴特尔天价年薪引关注,球员收入几何?

来源:球迷网        时间:2025年10月05日 14:38

北京晨报报道:即将在下个月开始的CBA新赛季将重新展开激烈角逐,此前的这个夏天中国篮球领域确实十分活跃,合同方面出现矛盾、球队间互相招募球员等问题接连不断。巴特尔以极其优厚的报酬转会新疆广汇,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双方均否认了450万的年薪传闻,新疆队还提供了大巴注册时月薪6万元的证明,尽管如此,此事还是激发了公众对CBA球员薪资水平的探究,人们对其收入状况产生了浓厚兴趣。

现状·450万元身价 巴特尔堪称大佬

CBA的各支球队散布在全国多个城市,这些城市的经济水平存在差异,所以球员们的薪资待遇也各不相同。不过,大体而言,现阶段CBA的核心球员的年薪大约在三四十万元人民币左右。当然,这个数字仅指球员踢球获得的报酬,并不涵盖广告合作、转会补偿等其它方面的收入。

CBA当中,收入最丰厚的球员(不包括广告收入)是巴特尔,两年前他在北京首钢队效力期间,年薪几乎达到300万元,如今加盟新疆队后,他的身价已攀升至接近450万元,在国内篮球界绝对属于顶级身价,即便是易建联这样的热门新星也望尘莫及。据了解,易建联在广东宏远队期间,年薪大约为120万元,即便加上广告收入,总额也不足300万元。当前,许多团队的核心成员每年收入大概在三四十万上下,国家代表队的成员平均年薪达到四十万有余。

就俱乐部层面而言,广东宏远、福建浔兴、浙江广厦都属于资金投入较大的队伍,这些队伍的核心球员的薪酬标准要超过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普遍标准,例如广东宏远的两位核心球员杜锋和朱芳雨,他们的年收入都接近一百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吉林队这支老牌强队的经济预算较为紧张。概括来说,中国北方球队的球员待遇要逊于南方球队。

目前CBA运动员的报酬方式多种多样,基本分为年度固定薪酬和月度发放两种模式。运动员从事比赛获取的报酬涵盖月度基本工资、训练补贴、联赛参赛报酬、胜场奖金、连胜奖励、排名奖金等。此外,CBA运动员还存在其他额外收益,比如广告代言、商业赛事参与以及球员转会补偿等。假如入选国家代表队,每月至少能获得两千元人民币的队内训练费用。

历史·职业化12年 球员收入稳步上升

CBA联赛从1995年开展职业化运动开始算起,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二个年头。期间,联赛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伴随着这些调整,球员们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起伏,但整体趋势是持续增长的。

据消息,CBA职业化刚开始时,奥神队的马健拥有球员最高薪水,这位被称为“中国篮坛第一狂人”的球员年收入约为80万元左右(1999年便进入百万身价行列)。那个时期,八一队的刘玉栋也能拿到大约50万元,吉林队的孙军差不多也是50万元,首钢队的巴特尔则达到60多万元。当时,不少国家队成员的年薪都能超过30万元。当然,还有些人的收入比这要少,例如胡卫东、郑武、李晓勇,他们的年薪大约在20万元上下。

巴特尔年薪_CBA球员收入_cba球员工资

1999年左右,CBA运动员的报酬再次攀升,以挥金如土的广东宏远为参照,其核心成员的年薪已突破三十万元大关,而经济状况一般的山东队,其主力战将的年收入同样达到六万以上。2005-2006赛季期间,排名靠前的球队核心球员的年收入通常在60万到80万之间;普通首发队员的收入大约为20万到30万;而替补和年轻球员的月薪则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浮动。

那个阶段,CBA球员中薪水最高的还是巴特尔,易建联这些明星球员,他们每年的工资虽然不到一百万,不过再算上品牌合作等收益,全年总收入也差不多能达到两百万左右。

CBA职业化改革开展至今,广东宏远始终是众多球员心目中理想的归属,新疆则是另一支实力强劲的劲旅,这两家顶级俱乐部每年的资金投入大致维持在千万级别。相比之下,其他普通俱乐部的年预算通常在七八百万元区间。由于俱乐部财力雄厚,用于球员方面的开销相对充裕,特别是核心球员的转会费与薪金往往更为可观。有消息透露,很多俱乐部的核心球员收入几乎占据了队伍整体薪资的大半,像胡卫东、孙军这些球员在正值巅峰的时期就是如此。

尴尬·月薪1500元 “板凳”回流低级联赛

CBA球员的报酬在职业化进程推动下确实有所增长,但就增长速率和增长量而言,篮球领域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足球,足球比篮球早一年实现职业化。以球员的薪资水平来看,CBA球员的年收入或许会显得有些不够体面。

职业联赛开展之后的第二年,所谓“无数寒门子弟摇身一变成为富豪”,此言出自中国足球前辈金志扬之口。然而,时至今日,在篮球联赛当中,年薪突破百万元的选手寥寥无几。实际上球迷网,在众多俱乐部里,核心球员若能获得三四十万的报酬便算得上是相当优厚的待遇了。在那些以新手球员为主体的队伍里,获得最高报酬达到十万元的球员非常稀少,许多人的月收入只有四千元上下,甚至还有少数人每月只能拿到一千五元的薪水。

另外,部分未能获得足够比赛时间的小球员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促使众多具备天赋的年轻球员选择离开CBA,转而参加更低层次的联赛活动。有媒体人员透露,一位原本颇具发展前景的运动员,在某个北方CBA队伍中难以获得出场时间,每月仅能获得2000元的报酬,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他最终加盟了非顶级联赛,月薪立刻提升至8000元。

这种情况并非孤例,CBA联赛调整十二年间,出现这种“返流”现象确实令人难堪。如何应对,可能更加棘手——要制止此类现象,就必须提高薪资,但指望那些本身就不赚钱或者利润微薄的俱乐部再出钱给新人加薪,显然不太可能,难道真要篮球管理机构自己出钱?如果放任不管,岂不是给中国篮球的退步埋下隐患?所以说,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晨报记者 亢雪松

标签cba球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