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足球新闻

苏宁2.7亿欧元收购国米70%股份,能带来啥?是把双刃剑?

来源:球迷网        时间:2025年09月30日 19:31

著名职业经理人,微创中国董事长 唐骏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5期)

欧洲杯激战正酣期间,苏宁总计付出了大约2.7亿欧元,采取购买新股票和收购旧股票两种手段,成功持有约70%的股份。

很多人疑惑球迷网,购置一个债台高筑、持续下滑的俱乐部,究竟能为苏宁提供哪些好处?除了显示中国公司拥有一支国外队伍之外,其余的益处目前似乎还无法显现。

许多人猜测,此次收购是否能让苏宁球员去国米训练和参赛?这种猜测并不可行,欧洲足球比赛高度商业化,若球员能力不足,反而会令球迷失望并疏远。

从全局角度审视,此举能否增强苏宁在海外的品牌号召力?我认为这存在两面性,倘若苏宁接手后能使国米重现生机,便证明了其经营才干。然而国际足球队的经营绝非易事,苏宁很可能难以胜任,结果反而会削弱其品牌声誉。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众多中国企业将海外企业纳入收购目标。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的跨国收购行动愈发普遍,例如吉利在2013年购入沃尔沃,中国石化于2015年买下倍耐力,中财集团同年接管飞利浦照明部门,此外还有海尔在近期取得通用电器家电业务,以及美的企业购并东芝家电产业等案例,海外资产整合的现象已逐渐常态化。

对于这些并购行为,公众普遍抱有积极预期,首先,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外国资本在中国本土化运营效果不佳,因此我们通过收购引入本土化改造,再进一步拓展市场;其次,外国企业的运营开销居高不下,我们借助中国本土代工等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成本,进而提升盈利水平。

苏宁并购国米发布会_中国海外并购案例分析_苏宁收购国际米兰

这个想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效果真的好吗?以吉利购买沃尔沃这件事来说,2012年吉利还没买下沃尔沃的时候,沃尔沃在全球卖出了42万辆车。到了吉利接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15年,沃尔沃的销量才达到50万辆。参照其余几大汽车品牌,宝马销量由2012年的154万增长至2015年的194万,奔驰销量从132万增至187万,奥迪销量也从145万提升到180万。

吉利算是个广为人知的例子,不过海外并购并非如传闻般风光无限。站在市场角度,公司间的整合已是巨头拓展版图的必然选择,既然要实施并购,究竟什么样的操作才能实现强强联合的效果呢?

首要的是同业间的整合活动。譬如滴滴与快滴,携程同去哪儿。这种对头企业的结合,其后果不难预料。合并之后,消除了市场为争夺份额而投入巨资进行价格竞争的动因,减少了整个行业的运营开销,进而提高了品牌商品的销售收益。

其次,要关注相关行业的整合活动。例如脸谱完成的那桩交易。脸谱作为首屈一指的社交网络,与顶尖的手机即时通讯服务合并,二者融合构筑了稳固的系统循环。

最终涉及的是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的整合。以医药行业为例,人福医药斥资约三十六亿元,取得了两家海外医药研究机构的控制权——Epic公司及RE公司,这两家目标企业的共同优势在于具备卓越的研发实力,并且已经掌握核心技术与产品。此类并购活动能够促进国内医疗产业的进步。

企业间的整合是一种快速进步的途径,跨国公司的收购也是众多国内公司迈向全球舞台的必经阶段。然而,对于海外公司的并购行动,我们必须保持审慎态度,其缘由十分明了,国外的企业连本国的经营管理者都难以妥善处理,我们有什么资格能够替他们把事情办得更好?难道仅仅是因为财力雄厚吗?

因此,我想表达一个观点:我国公司在决定进行海外企业收购时,应当更加审慎,不可过于随意。